政务信息-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_188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
当前位置:
政务信息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 访问量:207

市文旅广局将旅游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扶志扶智优势以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脱贫志以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坚持文化赋能,激发扶志扶智“新动力

充分发挥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推动贫困群众培育正确价值观念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现励民效果。全市各乌兰牧骑采取“乌兰牧骑+”的方式走进农村、牧区、部队、学校、厂矿企业、农牧渔场等通过“菜单式”的内容提供和“订单式”的对接服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2023年以来,组织全市乌兰牧骑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等系列演出活动728场次,观众108万人次,创作歌舞剧《我的家乡》、原创二人呱嘴《脱贫攻坚幸福来》、快板《振兴乡村 建设家园》、音乐小品《新村趣事》30余部等脱贫攻坚励志作品,激发起了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小康的雄心和信心。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脱贫攻坚的探索之路。实施了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化和场景化改造,新建文化驿站、艺术商圈等公共文化新空间。2023年以来,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雨工程”“舞动巴彦淖尔”等群众文化活动600余场。探索“种文化”的新模式采取“专家+文艺骨干+群众”的培训方式嘎查村组建文艺演出队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踊跃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培养了一支群众身边的“文艺轻骑兵”。同时通过优秀文化人才“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提升文艺演出队水平。开展各类艺术辅导、讲座培训22期,培训文化工作者近千人次。组织文化志愿服务172场次服务10万余人次。完成旗县区乡村振兴文化样板镇村(社区)试点推荐工作为全市23个文化示范户配送文化器材。

三、发挥文旅产业优势,打造开发式帮扶“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我市乡村优势特色产品,积极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工作,将丰富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串连至乡村旅游线路中。“水畔花间,春游河套”春季乡村旅游线路和“乡村是座博物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巴彦淖尔研学主题旅游线成功入选全国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了以“渡阴山”文旅IP为核心的10余条特色旅游线路,有力地促进了交通道路和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点)深度融合。开展全国、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自治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旅游接待户创建工作,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自治区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19个。依托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为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的机会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并实现稳固脱贫。

四、挖掘非遗文化潜能,拓展增收致富“新方向”

围绕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形式将非遗与旅游、文创、演艺、节庆等紧密结合,探索开展“非遗+扶贫”的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实效。依托乌拉特服饰、乌拉特玉雕、乌拉特泥塑、酿醋技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河套绒线针织技艺等一批非遗保护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扶贫”的模式,在让许多传统技艺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助力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龙之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巧手手编织厂等一批以非遗资源为依托的企业致力于非遗传统技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培训,采用公司+合作社+牧民+产品加工+销售的方式,开展各类培训70余期,培训3300余人,带动创业就业8000余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卓越贡献。